突发环境事件可能会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如何科学应对?速戳上方视频~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精心制作科普动画,从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政府及部门三个层面,解读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职责和关键要点,一起来看~

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是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按要求编制并定期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备案。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事业单位应按规定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事发地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在环境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特别是化工园区要建立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一级防控不出厂区、二级防控不出公共应急空间、三级防控不出园区),有切实可用的应急池等基础设施。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园区在做好信息报告工作的同时,应充分运用“一园一策一图”,利用园区内各类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拦截、储存、转输事故废水,最大程度将污染物控制在园区内,防止污染外环境。


政府及部门

政府及部门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主体,政府应统一组织、指挥、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预防、预警及处置等任务,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同级生态环境部门。

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地方政府应按规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方力量资源,及时妥善科学有效应急处置;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迅速报告事件信息,开展应急监测,组织专家研判事件态势和环境影响,提出处置建议。待突发环境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消除后,方可终止响应。

应急终止后,涉事地方政府应组织对应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生态环境部门按规定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和污染损害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