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主持召开2024年泸永江生态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四川省泸州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和重庆市江津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应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1.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 贺奎 摄

发言人:

赵晓琼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唐廷刚 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沁凇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

罗玉江 江津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2024年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2.jpg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晓琼作发言。发布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记者 贺奎 摄

近年来,泸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一、2024年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

(一)实施“一号工程”,保卫一片蓝天。始终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实施325个工业减排项目。持续推进道路交通缓堵保畅,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大幅提高新能源车占比。严格抓好“三源”整治和“五烧”管控,打造绿色标杆工地建设,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截至11月30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2,居全国168城市62位(同比进步33位),同比改善率从好到差居全国第5位;PM2.5浓度37.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8.4%。优良率84.2%,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二)深化系统治理,守护一江碧水。坚持“水陆统筹、三水共治”原则,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整治问题入河排污口566个,整治率达100%,长江出川、赤水河入长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13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达到“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无劣V类水体,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完成3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

(三)推进先行区建设,共筑一方净土。持续提升全市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建成投运1家0.8万吨/年蒸馏残渣和2.09万吨/年废催化剂综合利用项目,2024年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定期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全市48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完成隐患排查整改和自行监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古蔺县石屏镇、叙永县落卜镇等硫铁矿矿渣堆体整治32个,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断源控污“泸州模式”,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四)压紧压实责任,推进问题整改。严格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采取双月调度、季度通报、发函警示、重点督办等机制,常态化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第三轮央督前,全市各级各类督察反馈移交问题1531项,已完成整改1493项,完成率达97.5%。其余38项问题正按时序加快推进整改。  

(五)强化审批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并动态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修订白酒行业资源环境绩效指标,促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项目准入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出具泸永江现代农业生态创新示范园区等4个园区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完成泸古高速环评审批,积极协调省厅加快永宁水库项目环评,圆满完成增发国债和超长期国债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保障工作。今年以来,受理审批建设项目251个、总投资1095亿元。

(六)推行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正面清单企业开展非现场执法和“体检式”现场帮扶,对非正面清单企业开展“绿色义诊”;开展日常普法,以“贴心卡片”形式提升企业建设项目及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意识;积极推行包容审慎执法,依法对24项涉企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实施“首违不罚”,同时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公平、合法竞争的营商环境。

(七)统筹修复治理,完善功能布局。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优先开展长江、沱江、赤水河等重点流域及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已建成344个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站,全市82%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为着力点,切实抓好工业源减排、移动源污染整治、面源综合治理,强化夏季臭氧和秋冬季颗粒物污染防治攻坚,全力以赴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长江、沱江、赤水河等水系生态保护。聚焦濑溪河、大陆溪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水质和生态质量。加强工业、城镇生活等关键领域监管,推进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行动。强化跨区域协作,推动水环境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建设“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和“无废城市”为契机,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全市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可控。

强力推动问题整改。紧盯各级各类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提升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水平,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暗查暗访,强化销号问题“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不反弹。聚焦问题,瞄准“痛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携手永川、江津深化一体联动,聚焦生态管控、跨界污染、绿色转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建设蓝绿交织、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长江上游美丽绿色家园。


2024年永川区生态环境质量工作情况


3.jpg

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廷刚作发言。发布永川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工作情况 记者 贺奎 摄


泸永江三地地缘相连、文化相通、交往密切,一直以来,泸永江三地通过生态共建共治共享,三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水环境质量方面。永川区是2017年启动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8年来一直持续抓好“截污、控源、修复、巩固”四项治水举措,推动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截污方面。先后新建和修复污水收集管网1000余公里,全区城市、园区、镇街实现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控源方面。先后整治各类污染点源4.3万余处。修复方面。持续开展辖区主要次级河流源头、支流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升全区河流自净能力。巩固方面。执行“河长制”,建立8项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今年1—11月,永川区2个国考断面、3个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23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是大气环境质量方面。主要通过“四控两增”攻坚措施,重点控制交通、扬尘、工业、生活废气污染,增强大气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协同治理细颗粒物、臭氧污染。具体工作中,永川区划定三级管控区域,实行颗粒物ABC三级防控机制,每天24小时预警调度,与毗邻三市五区签订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协议,联防跨界污染。截至12月23日,永川区优良天数315天,同比增加13天,优良率88.2%。细颗粒物浓度均值32.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4%。

三是噪声、土壤和农村环境方面。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辐放射环境总体稳定,均优于国家控制标准。依托“无废城市”建设、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一住两公”(居住用地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监管3个抓手,确保全区土壤环境安全、持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成集生活垃圾焚烧、污泥、餐厨等处置设施为一体的静脉产业园,安全处置各类城市固体废物。创建107个“无废城市细胞”。全区“一住两公”优先监管地块管控率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整治农村黑臭水体53条,消除黑臭面积96608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全面“动态”清零,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永川区茶山竹海片区获评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江津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25年工作打算

4.jpg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沁凇作发言 。发布江津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25年工作打算 记者 贺奎 摄


2024年,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江津抓落实”,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一体化推进“九治”,全力建设美丽江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美丽重庆建设贡献江津力量。

江津区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首先运用四个“治”,综合治理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科学“治水”。国控断面、市控断面、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长江江津段水质自2017年起已连续8年稳定达到Ⅱ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97%。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销号率达95%,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消除农村黑臭水体36个,总面积134018平方米。

精准“治气”。制定《江津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将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履职情况纳入考核体系。截至12月24日,全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7天,同比增加8天,PM2.5平均浓度3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8%;

强力“治土”。对29块重点建设用地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更新确定1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完成95个重金属污染源排查;

全域“治废”。完成“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任务74项,建设指标达标32项,建成重庆市精品“无废城市细胞”1个,2个项目获评巴塞尔亚太中心“无废城市”减污降碳节能增效典型案例(全市仅3个)。完成28家公司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年产危险废物50吨以上工业企业实行“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创建危险废物规范环境管理标杆企业1家。

其次推行“三步法”,有效整改生态环境问题。第一步,清单化调度。全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量库2567个问题已办结2554个,市级清单库48个问题已办结20个,区级清单库287个问题已办结204个,其余问题正在抓紧整改。第二步,打表式推进。各级各类生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累计指出的118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125个,完成率95%。第三步,闭环式整改。建立“整改+回访”机制,全面巩固整改成果,重复投诉问题有效减少。

最后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大四面山片区被命名为第五批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地核查自然保护地问题线索点位43个。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启动立案调查9件,其中6件已结案,累计索赔金额44.85万元。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应用贯通,累计处理业务事项5000多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环评办理时间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13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立等可取”;推行非现场执法检查“无事不扰”;“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计划完成率、抽查结果公开率均为100%。策划组织“六五环境日”“减塑”“低碳”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10场次,参与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志愿服务6次,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夯实“大环保”格局。

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排查风险点位526个,均已完成整改;与重点镇街、园区及320家环境风险企业签订责任书;“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计划完成率、抽查结果公开率均为100%。

为了完成好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环保工作向上向好,在2025年到来之际,将对标对表完成2025年工作任务和“十四五”各项目标,做好成效总结评估,启动谋划“十五五”生态环保工作。

以环境治理为主要抓手,在水、气、土等重点工作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改善和提升我区生态环境质量。

以问题为导向,从严从实解决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成果进一步实现惠民有感。

以服务中心大局为牵引,积极推进生产生活领域用能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助推江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